查看原文
其他

姜效禹 2018-05-31


近日,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从发生到侦破的层层细节不断被披露悲伤了世人。根据报道,5 月 6 日凌晨,21 岁的空姐李某珠,在郑州通过滴滴平台搭乘顺风车后,被司机残忍加害。5月10日,警方公布:经调取事发地附近多路监控,顺线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警方正在全力展开搜捕。5月12日,警方宣布,疑似跳入河中的嫌疑人尸体打捞出来后,经与此前在案发现场搜集的DNA样本分析比对,分型一致,可以确认,犯罪嫌疑人刘某华已经死亡。案件至此告破!




事情发生后,各种讨论层出不穷。从吐槽个人遭遇约车经历到推介打车防狼经验,从探究法律责任到揣摩嫌疑人动机,从谴责滴滴平台不负责任到关注安全共享经济安全,热议观点全面开花。


舆情的核心当然离不开滴滴出行的安全问题。面对事件,滴滴第一时间致歉,宣布滴滴出行平台自行停业一周整顿,自掏腰包悬赏100万奖励缉拿凶手,案件告破后,表示愿意承担责任,赔偿和援助空姐李某家属。当然,有关部门也宣布将继续加大网约车监管力度,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作为一名多年没有驾驶证,常年利用滴滴出行网约车的老客户,而且经常需要往返百十公里距离的资深打车者,也想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于这个事件的自己的看法。



以笔者打车经历为例,没有滴滴出行之前是这样的:在这个三线小城市,没有公交车的或是有急事的时间里,明明出租车排成行,司机一问路途较近,不是明码加价就是明确拒载;想投诉,交通部门的电话不是下班时间无人接听就是接听了问问情况再无下文。经常是满大街都是出租车,愣是打不着车。


有了滴滴出行之后,不是急事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发布顺风车消息,有急事的情况下,可以用快车系统,基本没有遇到打不上车的情况。车费等方面,短途的顺风车比出租车便宜三分之一,专车价格基本持续平;而百十公里的长途,打出租车费用为二百元左右,顺风车只有五六十元,出行车辆质量普遍高于出租车那些半旧的捷达车。


根据笔者观察,滴滴出行司机分两种,一种作为兼职,一种作为全职,不过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工作时间自由而去的。可能是顾客是男性的缘故吧,绝大多数司机是担心顾客投诉、交管部门查处、平台扣费太多,处于兢兢业业工作状态。




就在空姐遇害前,几乎所有滴滴司机都向笔者透露,已经接到通知,当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根据规定,以后网约车车辆性质要登记为出租客运,需要到当地交通部门办理办理登记,缴纳审核费用。一旦登记,车辆的报废年限将缩短,车辆保险费用将加大,定期要向运管部门缴纳费用。就在上个星期,一位滴滴司机告诉笔者,一上午已有三名以上滴滴车主受到处罚,他也处于观望态度,不行就不干了。


空姐滴滴遇害事件,就是在有关部门正在加大滴滴出行等网约车管理的当口下出现了。根据媒体报道,凶手害人之心早有,即使不是空姐遇害,也可能有别的遇害者受害;在目前监控侦破手段下,驾车行凶,基本是百分百破案,这也是后来凶手跳河自尽的原因吧?故,有媒体也指出,这起案件就是个偶发事件。在互联网媒体时代,遇害者家属的悲情扩散,让日接单2000万起中的一起偶发事件,却有了人人自危、人人喊打的意味。


加强出行安全保障,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尚未有调查数据显示出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率方面的对比。就在空姐遇难成为全民关注热点的时候,一篇遭到数次封杀的消息在小范围流传:某地母子二人,在当地搭乘正规出租车后,因下车时司机索要附加费用发生争执,导致母子二人被害身亡,索赔无望。空姐遇害事件,人们似乎只把目光聚焦在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上,对号称经过严格审查的,同业出租车发生的谋财伤人事件、高价宰客事件、拒不载客事件、投诉无门事件似乎选择无视,不予对比。



在众多法律人、媒体都在热议空姐遇害事件中,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营主体应承担什么、多少赔偿责任的同时,也很少有人关心和探讨,正规出租车出现谋财伤人事件,运行的出租车公司、负责审核资质的监管部门,该承担什么、多少责任。


在笔者所在县级城市,动辄数百辆出租车,却时时遇到打不上车的情况,节假日上车起步价就是二十元的情况,网约车已经作为无车一族规避行业垄断的福利出现。网约车确实存在私下交易、人车不符,平台盲目扩张、监管不严的情况,极端的发生刑事骚扰伤害案件,但是,是谁给了网约车近年来迅猛发展、黑车屡禁不绝的机会?是不是就该因一起偶发案件就像某些自媒体说的,抵制网约车整个行业?


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说的很好。希望借助空姐遇害案件,网约车平台企业能够加大审查力度,建立规范的筛查制度和淘汰制度,确保从业人员与车辆信息的真实性;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和诉求,杜绝“店大欺客”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别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有关部门也应切实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别借空姐遇害事件为契机,把网约车办成了第二个“出租车垄断行业”,让人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现象再次上演。


     

          往期文章:探讨:开发商逾期交房如何适用诉讼时效(附最高法院相关判例)


           往期文章:魏英杰:我反映了一大圈,怎么最后就个书记员给我做笔录?


          往期文章:但愿这样的法律人跟法律人的纷争不再发生


            往期文章:当讲真话成为少数派,当批评和建议被视为另类和异己……


            往期文章:不能让伪证、假证“理直气壮”的成为法庭的呈堂证供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职业法律人,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朋友。本号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